专业号

 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古北界华北区,典型的生态类型适宜数量众多的候鸟在该区停留、栖息、繁衍,使区内生物物种具有南北生物兼容的特征,是河南省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区域之一。据调查记载,区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76种,维管束植物420种。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与保护,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。

 1.野生动物资源

(1)鱼类

 从白龟湖的鱼类组成情况看,除太湖新银鱼、大银鱼、罗非鱼是引进品种外,其余基本上属于自然种群结构。鱼类组成除具有华北平原所共有的鱼类之外,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鳊、银鱼及鲢、鳙等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的常见种类,其区系组成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。

 (2)两栖类

 湿地公园内现有两栖动物约1目7科10种,均属无尾目。其中蟾蜍科1种,雨蛙科1种,蛙科5种,姬蛙科2种。常见种类有中华大蟾蜍、沼蛙、泽蛙、黑斑蛙等。

 (3)爬行类

湿地公园内记录到的爬行动物有3目7科22种。其中龟鳖目2科2种,蜥蜴目3科6种,蛇目1科14种。常见种类有鳖、无蹼壁虎、丽斑麻蜥、赤链蛇、黑眉锦蛇、乌梢蛇等。

 (4)鸟类

 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鸟类17目42科197种。其中鹟科25种,鸭科16种,雀科13种,鹭科、鹰科、鸦科各10种,鹬科8种,杜鹃科、鹡鸰科各7种,鸱鸮科、啄木鸟科各6种,秧鸡科、鴴科、鸠鸽科各5种,伯劳科4种,雉科、鸥科、翠鸟科、燕科、椋鸟科、山雀科各3种,鹳科、隼科、雨燕科、山椒鸟科、鹎科、太平鸟科、卷尾科、文鸟科各2种,鹈鹕科、鸬鹚科、三趾鹑科、鹤科、夜鹰科、佛法僧科、戴胜科、百灵科、黄鹂科、河乌科、鹪鹩科、绣眼鸟科各1种。

 在197种鸟类中,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种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。

 在本地繁殖的鸟类有128种(包括留鸟和夏候鸟),非繁殖鸟(包括冬候鸟和旅鸟)有69种。

 本区鸟类组成的最大特点是候鸟(包括夏候鸟、冬候鸟和旅鸟)占有较大比重。在197种鸟类中,其中留鸟有63种,候鸟134种。

(5)兽类

 白龟湖湿地公园地处丘陵,紧邻城市,人口密度大,人为活动频繁,兽类分布较少,而且多为小型兽类。共有5目6科20种。其中啮齿目2科11种,食虫目1科2种,翼手目1科3种,兔形目1科1种,食肉目1科3种。常见种类有普通刺猬、夜蝠、草兔、大仓鼠、小家鼠、黄鼬等。

 2.植物资源

 本区地带性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,记录到的植物约有84科213属420种。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垦,绝大部分陆生原生植被已被破坏,天然森林已不复存在,代之而起的是人工林木和农作物,仅在农田间隙、低洼地存有少量自然植被;湿地水生植被则多为自然植被。

 水生植被:包括芦苇、水烛、莲、藨草、莎草、浮萍、紫背浮萍、眼子菜、黑藻、狐尾藻、菹草、茨藻、金鱼藻、狸藻等。

    陆生植被:包括分布于农田、沙丘、荒地和湖岸的植物。常见的野生植物有艾蒿、葎草、藜、苍耳、白茅、车前草、狗尾草、猪毛菜、狗牙根、稗、马齿苋等。人工植物主要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棉花等农作物和桃、梨、杏、杨树、旱柳、雪松、广玉兰等。

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
京ICP备08001700号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